去定州,有些偶然,因为之前我不知道、甚至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。
儿子、儿媳要带孙子去南方游玩,我想趁此闲暇空隙到北京周边某地散散心,查阅河北保定的旅游景点时,不知为什么一下就被开元寺塔吸引住了,继而知道了定州以及古中山国等历史渊源瓜葛。
嗯,正中下怀,就是它了。
十一月最后那天下午两点刚过,我乘坐的列车抵达定州站。 出发前在网上大略看过定州市区及景点的地图,心想着它比前不久去过的宣化也大不到哪儿去吧,所以下车后就根据手机里高德地图的导航,悠闲自在地朝文博园方向开步走去。没承想等走到能近看开元寺塔雄姿的地界,已是夕阳西下时分了,之后查了一下,这一趟几乎是从西向东穿越了整个定州市区,路程长达五六公里之多,我都有点儿被自己惊着了。
开元寺塔(北)
正式的旅游拜访是从第二天上午开始的,赶上了入冬以来又一次京津冀地区一“霾”相承的非常时刻,使本就游客寥寥的诸景区更加显得萧条寂落。 新修建的古代清官塑像、官府衙门,包含了平民百姓最为朴素、原始的希冀和愿望。
宋代安抚使--韩琦(曾驻定州)
明代洪武初年,为防御外族入侵,定州展筑旧城,拆寺庙、修城墙、毁寺钟、铸兵器,设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门,建筑宏伟,气势恢宏。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幻,700多年后的今天,当年的城门仅残存南城门三道门洞,前些年虽按旧貌重修,但曾经的威武气势已不复存在。古代设立前后三道的城门真不多见,这回可是长见识了。
南城门(内)
南城门(中)
南城门(中)门洞内的文革遗迹
南城门(外)
开元寺塔,是国内现存最高的砖塔。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,落成于五十一年后的宋仁宗皇祐四年(公元1052年)。塔高83.7米,曾用做瞭望契丹,意料敌情的“料敌塔”。让我略感郁闷的是此行碰上了塔体修缮期,塔院大门紧闭,只得绕其周边,远眺之雄伟丰姿了。
开元寺塔(东)
定州博物馆,一座现代化的“高大上”建筑,集当地古今人文历史之大成,予以较为全面的概括和展示。
我沉湎陶醉在琳琅满目、精致美观的宝贝文物中间,但还要为在这片热土大力推行平民教育的前人喝彩叫好!
定州贡院,始建于清乾隆三年(公元1738年),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科考场所,其规模宏大,气势庄严。
影壁
左右古槐传为乾隆亲手栽植
监考台
中山汉墓,藏身于定州闹市区中一处静寂的小院,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,地下墓穴,保存完好,但砖壁阴森灰暗,甚是寂寥无趣。倒是园中陈列的石碑、石刻,穿越时空,很有看头。
今日定州,源于2400多年前的中山国,而当今国人对“中山”二字的认识,大多来自明代小说里的中山狼,以及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中山公园、中山(街)路,但是,此中山非彼中山,它们之间应该没有内在关系。
定州清真寺,始建于元代至正八年(公元1348年),其后窑殿依然保留部分元代建筑形式,是现存最早的砖无梁殿结构;寺中悬挂的“开天古教”匾额为乾隆御书。或许定州的穆斯林回族百姓在当地总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,沿街标注阿拉伯文清真字样招牌的餐厅真还不少呢!
定州,还是个有文化内涵的地方,从古至今涌现出许多知名文人,仅我留意过的古人就有李延年、刘禹锡、崔护,他们的作品通俗易懂,脍炙人口,流传至今。我前不久刚和孙子诵读过崔护的《题都城南庄》和刘禹锡的《秋词》,如今又在诗人的故乡与之相会,顿时觉得亲近舒畅了许多。
被誉为“人民音乐家”的张寒晖,也足以让定州人民骄傲自豪,他创作的《松花江上》、《军民大生产》等著名歌曲,在国内影响深远,广为流传。
十二月首日的傍晚时分,我乘坐火车离开了定州。 总结此行,略有缺憾,少了文庙一游,一是因为有些疲惫了,其次天下文庙大同小异,缺少个性,不去也罢。
定州,依然笼罩在无边无际的阴霾之中,但它在我的心里却是愈发清晰透彻......。
不虚此行!
大名古城 没来过大名古城的你,也肯定听说过它。今年国庆假期大名古城以其雄伟的古城墙和染上了“中国红”的灯光,吸引了央视频道等媒体纷纷报道。 夜幕降临,大名古城内灯火辉煌,青石路上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,众多汉服体验官沿古色古香的北大街巡游,引得路人纷纷拍照留念。近年来,大名县打造了宋代故城、大名古城、惬山湖三大文旅片区,新建或改造提升了一批景观节点..
扫码访问手机站